第一章 制定教學計劃
1、培養目標明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經濟社會和口腔醫學技術行業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衛生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2、制訂教學計劃前要廣泛開展社會調查,要特別關注本專業領域人才需求狀況和技術發展趨勢,努力使教學計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3、制訂教學計劃必須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智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教學工作的整體優化,切實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
4、要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制訂專業教學計劃?;A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應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5、產學結合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基本途徑,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過程應主動爭取社會用人單位參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應與有關單位共同制訂和實施教學計劃。教學計劃中的各個教學環節既要符合教學規律,又要根據實際工作特點妥善安排;
6、在遵循上述原則基礎上,應從我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教學計劃,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辦出特色。
第二章 制定課程標準
1、課程標準內容包括課程定位、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課程實施建議等。實驗單列考核課程要制定實驗技能考核方案;
2、認清課程的先修后續關系,服從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計理念正確,設計思路清晰,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
3、課程目標明確,圍繞課程目標,對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要求闡述全面,突出職業素質的培養。課程教學時數和理論實踐比例,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行,不能擅自更改;
4、課程內容設計合理,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明確,重點難點突出。實驗項目的設計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實驗名稱恰當;
5、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評價方法多元化,注重教學過程的評價;
6、盡可能選擇規劃教材和精品教材。
第三章 制定授課計劃
1、授課計劃應完整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2、編制授課計劃前,教研室要組織教師認真研究培養目標、課程標準、教材和有關參考資料,全面了解本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地位,真正理解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3、授課內容和時數,按照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安排,不能隨意增加或刪減;
4、學期授課計劃按課程、班級編制。對同一課程、同一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同一教材的平行班級,可以編寫一份學期授課計劃;
5、學期授課計劃要經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審查,教務處備案后方能執行;
6、授課計劃一式四份,任課教師、教研室和系部各一份,并報教務處備案存檔一份。下一學期授課計劃在上一學期結束前完成;
7、學期授課計劃是課程教學檢查或抽查對照的依據。
第四章 備課
1、明確本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地位,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深入鉆研教材,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深度和廣度,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每兩節課書寫一份教案;
2、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將本課程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和發展動態不斷充實于教學內容之中,同時體現素質教育的內容;
3.根據各章節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選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力求做到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組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育教學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
4.備課時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課程設置、已開課程、相關課程等具體情況,注意本課程與后繼課程之間的銜接,處理好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5.教師上課前必須做好各種教學設備、教具等各項教學準備工作,使教學用具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恰當選用現代教學技術輔助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積極運用網絡教學資源,積極開發和應用多媒體課件,合理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6.教研室應堅持集體備課,加強集體研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開展以教學法為主的教學研究工作;隨時檢查教學進度的執行情況;
7.備課強調教師個人鉆研、集體討論,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的特點和風格;
8.教案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其中“課后記”一欄須在課后認真總結填寫。中級教學職稱以下的教師每次上課前均需要準備詳細的備課筆記。
第五章 課堂教學要求
1、教師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衣著整潔、儀表端莊。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早退。講課要精神飽滿,聲音清晰,語言表達準確簡練,板書條理清楚,圖文并茂;
2、根據課程的目的和任務,把握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結合臨床實踐,對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進行科學、藝術和系統的講解,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突出重點,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講透難點,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容量適宜,力戒平鋪直敘、照本宣科或“滿堂灌”式的教學;
3、在教學方法上,應積極采用啟發式或討論式等教學形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思想,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形成教與學的互動;
4.重視課堂教學信息反饋,在授課中及時調整講課內容及講授的方式方法,盡可能選擇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力求使教與學兩方面相互促進,實現教學相長;
5、按照授課計劃嚴格掌握教學進度,一般不能提前或拖后,課后認真填寫教學日志;
6、教師是課堂教學第一責任人,要主動承擔課堂管理義務。
第六章 實驗教學管理制度
1、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選用合適的實驗指導教材或講義,開全規定的實驗項目,保證學生實驗訓練的完成;
2、實驗前做好儀器、設備、試劑、材料等各項準備工作,做好預實驗,熟練掌握有關儀器設備的使用,確保學生實驗正常進行。及時填寫實驗室儀器使用登記表,做好儀器的維護工作;
3、講解實驗目的和原理、操作步驟、實驗結果等要條理清楚。實驗示范操作熟練、規范。要確保實驗教學的效果和安全。指導教師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工作服,必須要求學生穿工作服;
4、在實驗指導過程中,教師不得擅自離開指導崗位,要加強檢查指導,觀察、記錄和評定學生操作情況,及時解決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紀律和實驗規則,精心使用儀器和器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5、應積極探討改進實驗教學方法,不斷善實驗教學手段,不斷充實更新實驗內容。積極開設新的符合衛生職業教育特點的新實驗、綜合性實驗,積極探索實驗室開放管理模式,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實驗結束后,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做好實驗室儀器整理工作及衛生工作,并做好相應的各種記錄。
第七章 輔導答疑
1、輔導答疑應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安排,一般在自習課時間進行。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中帶有共性的問題,面對全班學生集體輔導,也可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
2、輔導答疑由任課教師負責,要認真做好輔導答疑前的準備工作,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疑難問題、對教學的意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3、輔導答疑時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思維,開拓思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注意記載輔導答疑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便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
5、輔導答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要求學生參加,嚴禁輔導答疑時向學生暗示考題。
第八章 作業與實驗報告要求
1、教師布置作業、實驗報告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程的特點,做到目的明確、數量適當、難度適中,體現職業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2、教師對作業、實驗報告的完成時間、完成規范等要提出明確的要求;
3、批閱作業、實驗報告必須認真細致。批閱中要指出具體錯誤。批改的作業本、實驗報告原則上在下周發還。最好能在課堂上或輔導課上安排適當的時間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簡要講評;
4、對學生增做的作業,應予以鼓勵。對遲交、缺交和抄襲作業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批評教育。要將作業和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納入過程考核。